在外事公关活动中,治谈或谈判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参加洽谈或谈判的公关人员在语言的交锋中应该具有“出使远方,不辱使命”的机智口才。
无论是进行商贸合作洽谈,还是参加解决某种争端的谈判,双方都是为了增进彼此了解,以消除隔岗、误解和分歧,从而达到理解一致。因此,如何使谈判获得成功?得体地运用外交辞令,乃是关键所在。
首先,作为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谈判代表,自然要在谈判时表现得温文尔雅、气度不凡才能名副其实。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讲话时注意涵养既是一种教养,又是自信的表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气势上先不输于对方。
除此以外,要在谈判中取胜,还必须注意语言的得体和技巧才行。比如,在双方意见分歧时,不必作直接的反驳。他谈他的,你谈你的,“真理越辩越明”,何苦要正面告诉别人:我对,你错了。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委婉的询问:“我刚才所谈的意见,您以为如何?”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的看法,希望您能考虑。”
双方话不投机时,不妨转换一下话题;或者稍事休息,改变一下谈话的气氛。比如,大家可以在休息室或走廊里谈一些轻松的无关紧要的话题,就像天气、运动之类的闲聊就可以。当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时,你也许会发现,房间内已经有了一种新的缓和气氛了。
但当对手非常强硬时,我们也不能一味示弱,这时,为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我们必须与之针锋相对。假如对方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过分要求,我们也可同样向他们提出过分的要求,以迫使对方不再坚持或自动撤回自己的无理要求。
外事公关人员一定要讲究交谈的艺术。当然这需要具有灵敏的反应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外事活动中,有时需要直言不讳,有时又需要委姚含蓄,可谓“直道好跑马,曲径可通幽”。比如,对于双方都心知肚明的事,可以一语双关、点而不破;而对于谈判中的原则性问题,像经济文化谈判中的公平竞争问题,则要义正词严地直言不讳。
在涉及某些敏感话题时,有人经常被弄得不知所措。其实,无论是谁被推入这种不想说、又不得不说的尴尬境地,心中都不会高兴的。但只要我们沉着冷静,并使用一些避实就虚、答非所问的“模糊语言”,相信也能巧妙周旋过去。
此外,外事公关人员言谈之大忌就是出语不逊。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谈吐注意分寸应是外事公关人员的一贯形象。即使在一些利害攸关的唇枪舌剑中,我们也应做到语言尖锐而不粗野、措辞激烈而不懈俗。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既维护了国格,又赢得了生意。总之,日益国际化的现代社交公关要求我们一—必须学会使用外交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