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机初始评估。危机指挥者根据从危机信息源所获得的危机信息进行危机危险性评估,并以危险评估为基础决定应该采取的应急对策。
(2)危险物质的现场探测。在获得了相关的危机数据和信息以后,危机指挥者就应该进行危机具体状况的探测,以确认危机的类型、程度等。
(3)危机控制区域的划分。危机指挥者在决定进行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以前,必须根据危机后果分析模型和危险品暴露水平指南,考虑可能受到危险物质泄漏影响的区域;并根据受影响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高度危险区、危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对生命的影响、对危机现场内重要设施的损坏、对环境的影响、应急工作的开展是否便利等。此外,上述区域的大小、地点、范围等的确定都应该依赖于危机的类型、危险物质的特性、气象条件、地形地势和其他因素。
(4)实施应急行动。危机指挥者通知应急队员根据应急计划的每个行动细节执行应急操作,若无特殊理由,危机指挥者不得擅自更改所决定的应急步骤。
(5)危机现场的净化和恢复。危机应急行动的后期工作是对在危险品危机中受到污染的设备和应急人员的净化,以及对危机现场的清理和恢复等,此举是为了降低危机的影响和保证应急资源的有效性,以便投入下次应急行动。净化主要是为了防止危险物质的蔓延,以及消除其对人体健康可能带来的威胁。危机的恢复工作主要是指在应急阶段结束后的善后工作,包括安抚伤员家属、受损设备的重新购置、危机调查、相关法律事务的解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