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激励理论,进行人事劳资管理,有三个关键步骤:一是要确定工作绩效的定义及标准;二是为提高工作绩效提供便利条件;三是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
所谓工作绩效是关于对员工寄予的各种期望及旨在促进员工提高工作成绩的目标导向计划的一种具体描述。改善工作绩效的策略有多种,其中目标确定就是有效的一种,它可以使岗位更加明确并为员工指明努力的方向。
为员工提高工作绩效、提供便利条件是指协调员工的外部关系,主要有为员工工作提供一个清晰的目标。提供一个高度支持的宽松环境,提供为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技巧的学习和培训,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员工工作的完成,这需要由管理者来完成。
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则是有系统地对员工目标实现的情况及绩效进行评估,并做出适时的奖励,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成绩和工作效率,包括奖励的价值、数量、时间适中与适当奖励的公平性等。奖励有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不论采取那种奖励形式,都应该使员工感到有一种满足感和公平感。
1.确定和阐述工作目标,为员工指明工作方向。一个员工在选择努力方向时,往往会问自己三个简单问题,一是如果我更努力工作会不会干得好些?二是如果我干得好些,会不会得到奖励?三是我想不想得到奖励?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当员工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肯定希望得到自己期望的奖励,这时,确定和阐明工作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为员工提供多种选择,为员工指明努力的方向,从而让员工选取自己认为感兴趣、可以干好并得到奖励的工作,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其潜能,获得好的工作绩效。
2.根据不同的奖励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制定最佳奖励方案。从我国企事业单位奖励方案的设计来看,更多的是着眼于奖励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忽视了个体需求的差异性,从而使激励作用不明显。根据需求理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而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的行为的原因和动力,所以不可能有一种万能的、对所有人都起作用的激励因素。就每一个人来说,激励因素也不只一种,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鉴于此,管理者应注重员工的内在激励因素,根据不同的奖励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制定出最佳奖励方案,这样才能激励不同类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3.适时给员工以帮助,促进其工作绩效的提高。员工根据需求选准目标后,作为管理者,应该为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感到自己是组织中有价值的一员,感到组织在关注自己,这样员工就会产生更高的工作动力,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产生更高的工作效能。
4.运用多种奖励形式,不断激发员工的潜能。根据激励理论,针对不同的人,即使为满足同一需要,也可以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奖励,我们应该将物质奖励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创造多种奖励形式和手段,允许员工在不同奖励中有所选择,使奖励更适用于一般需要的程度,而对于价值不大的奖励则不要提供,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员工的潜力,不断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5.注重奖励的时效性,对员工反馈以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上,如果不注重奖励的时效性,员工就不会了解自己为什么获得奖励,奖励的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应该将奖励同员工的表现相关联,及时地对员工行为和奖励之间的联系给予明确地反馈,使员工明了,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什么样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效果就能获得奖励,这样才能使员工朝着工作目标更勤奋地工作,从而取得更佳的工作绩效。
5.注重奖励的时效性,对员工反馈以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上,如果不注重奖励的时效性,员工就不会了解自己为什么获得奖励,奖励的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应该将奖励同员工的表现相关联,及时地对员工行为和奖励之间的联系给予明确地反馈,使员工明了,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什么样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效果就能获得奖励,这样才能使员工朝着工作目标更勤奋地工作,从而取得更佳的工作绩效。
6.注重奖励的公平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在运用行为激励理论进行奖励的过程中要注意奖励的公平性,因为不公正的奖励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引起员工之间的埋怨和心理不平衡及言目的相互攀比,但奖励的公平并不是说要平均对每个员工,因为平均同样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产生负效应。所以,要真正地激励员工就应正确运用好奖励的时间、数量、奖励的对象,这样才能掌握好度的界限,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促使员工更好地提高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