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的失误在开始的时候往往容易被许多因素所蒙蔽,觉得理由十足,而且在实践理念的初始过程中往往没那么快感觉到其对工作所带来的危害,很难马上发现其不良后果。但长远来看,最终是走进歧途。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日本索尼公司由盛转衰也是由于高层领导提出的非常短视的企业战略理念,即“公司没有的经营资源只要通过合作能得到就行”,“与其在本公司开,发上花费时间,不如从其他公司买进技术来得快”,正是领导层在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导致了索尼电子部门的日渐衰落,变成了亏损部门。
组织理念是组织最高的行为准则,它不应该仅仅是一句亮丽的口号,而应该是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并凝聚成的组织的灵魂,是组织文化的精髓。台湾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先生认为:
“所谓‘理念’,乃愿景及方向之指引原则,一个无理念的组织,犹如无舵之舟,无弦之弓,何之治?所谓‘理念’乃组织之最高领导原则。有理念之组织方能长治久安,有理念之组织方能塑造优质之组织文化,有理念之组织方能凝聚组织之共识,有理念之组织方能分享共同价值观。”①就治校而言,校长的管理理念有两个最基本的作用。其一,使校长个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其二,在此基础上,使学校整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自觉性表现为行为的理性,目的性表现为行为的指向性。在使校长个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的学校方面,管理理念主要通过使校长在理性地认识到学校“为什么要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基础上,明确学校“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
而发挥作用,校长做理性的校长,实施理性的管理。
21 世纪是一个急剧变化发展的世纪,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种新旧思想不断地争论、冲突和演变着,这种百家争鸣、演化纷繁的改革与发展形势对每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校长不能不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首先,如何才能认清这场深刻的教育变化发展的规律,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尤其是如何适应和创造性地改革学校,主动投身到这场根本性的变革当中,而不是等待观望,消极应战;其次,能不能在把握住方向的基础上“借东风”脱颖而出,带领全体教师开创新局面,办出学校特色而不是成绩平平,无所建树,又一次错失提升学校的时机。中小学新的课程改革对于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公平的机会,不论它是原来的名校还是原来落后的学校,谁能越早站出来根据自身条件形成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办学理念,谁就能乘势而上,使学校登上一个崭新发展平台。
因为理念管理就是管理者运用管理理念去管理学校,而理念是内隐的,因此,理念管理的隐性影响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内隐性,尤其在使学校整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方面,管理理念则通过“信念的形成”“目标的编制”“原则的规定”“特色的影响”对治校产生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