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塔·埃茨奥尼(Amit Etzioni)从复杂组织的比较分析中得到这样的结论,社会组织主要有三种依从形式:强制的、工具和规范的依从。他认为学校是一种规范依从的组织,其主要特征是该组织的部门和群体共同依附于某种观念或信念。无独有偶,伯顿·克拉克分析教育系统的方法就是把其视为由工作、信念和权力三大要素构成的系统。美国一项关于学校文理学院的院校文化研究表明,一些规模和名气都不是很大的学院之所以能跃居800所院校的最高层次,其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形成了强烈而统一的自我信念。学校的成员多是由有思维、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的人们组成的,这些人不仅需要一些强制性及工具性的措施将他们整合为一,更需要通过接受共同认可的信念凝合在一起。
何谓信念?伯顿·R.克拉克认为,信念即“位于系统不同部门的很多行动者的主要规范和价值观”。教育学关于教育信念的定义是:“教育者坚定信奉的教育观念或主张”。D心理学的观点是:信念是“主体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原理、思想见解坚信无疑的看法”。由此我们认为,学校信念作为管理理念体系中的一种理念,它也是人们在对学校教育实践的认识过程中确定的,并被人们普遍认同且坚定信奉的学校价值观及办学主张。学校信念并非抽象的概念,它常常以学校使命、学校远景、学校理想、学校追求等具体形象来作外观的描述。学校信念一经形成,对外它是学校整体的、统一的象征,是社会影响力的一种源泉;对内它决定学校的方向,是凝聚组织成员,使他们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并自觉和努力使学校目标实现的精神力量,是形成学校健康向上文化力的一种源泉。有研究表明,学校的变革往往是有难度的,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学校自身的结构过于复杂,另一方面则来自学校历史形成的传统信念的抵制,两者相比较后者更重要。故彻底的学校改革,必首先从信念的更新开始。
在学校治校中,校长的个人作用固然重要,但他不能包打天下,作为一名精神领袖,他必须发展、重建能激励各部门及其成员斗志的学校信念,并借助信念这一力量使学校的所有成员致力于共同目标的奋斗。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学校校长艾肯伯雷在回答什么是领导时说:“领导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便是建立一整套的价值观念和信仰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0有信念之学校才能凝聚组织之成员,形成组织之共识,分享组织之共同价值观,塑造组织之优良文化,最终才能成为凝聚力强、充满生机活力的学校。学校是可以常新的,但其常新的前提就是创立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校信念和理性,这对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校长而言,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前后学校受到社会多方面干扰的现实,麻省理工学院第14任院长杰罗姆.B.威斯纳(Teromer Bert Wiesner)在上任之初出于建立学校安静的学术氛围的考虑,就强调自己对学校宗旨的信念是:追求知识,获得知识,传授知识,使用知识。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学校校长任职有十几年成功经历的沃克博士也曾指出:“成为一所学校校长的最可信方法就是你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你有教育的哲学。其实质就是新的学校校长必须设计他应努力去实现的学校的一个新的远景。”而正是这个远景的作用,使学校成员产生努力工作和对学校充满自信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