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是学校最高管理者,是通盘统筹,抓全局工作的。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师生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有较高的要求。学校领导人对所属成员指向何方,要求怎样,必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以这样理解他的话:校长管理理念的好坏会影响到全校工作的成败。陶行知说,校长是学校的风源,是一校之魂。不同校长不同风格的管理理念是形成学校办学各具特色的重要思想基础。学校的特性和校长主观性的差异决定了每个校长的理念各具其特性。所以,每个校长办学都各具其特色,每个学校发展的历程都打上了校长管理理念的烙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
一个学校校长的管理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极大地影响着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成效。一个有智慧的校长,就是赋予学校灵魂的人。学校校长何以才能赋予学校灵魂?答曰:即赋予学校以理想使命、方向目标。大学如此,中小学也如此。校长没有清晰的管理理念,不能有意识地指导学校发展,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这类校长往往仅限于维持现状,不能及时地以改革促进学校的发展,不能实现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互动,不能实现学校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互动。没有管理理念的校长的办学是消极机械的,没有特色的,几十年下来学校还是没什么起色和根本变化。
有了清晰管理理念的校长则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当中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地去经营学校,做到“手把红旗手不湿”、“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凭东南西北风”,有目标、有追求、有理想、有勇气、有远见,知道将自己的学校带向何方,显示出其独立、强有力和胸有成竹。他是学校的“精神领袖”,他会去“决定做好事”,而非热衷和忙碌于“把事做好”如果校长不去努力把前者做好,而倾向于把大量时间用于后者,那么这样的校长充其量只是做好了一般管理者的工作。在改革和创新的时代,要求学校校长应当是最富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高层经营管理者,如果他们习惯于一切按“红头文件”、“行政导向”去办事,只限于继续做低水平重复的维持性工作,而不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立足校本去发现和确立学校管理的使命,选择学校发展道路,整合学校发展资源,其学校只不过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其结果无非是停滞不前或被淘汰,而不可能是生生不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体。以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长经受住了这些考验,率先闯了出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深厚的正确管理理念在他们身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得这些校长身上的政治、专业、业务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正确运用,使他们的管理艺术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在改革浪潮中,他们如鱼得水,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
理念影响的另一个特征是具有广泛高效性。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人们越来越重视理念的作用,提出了所谓的“概念领导”的概念,即学校校长必须在对自己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学校的理想和使命、方向和目标有明确的定位。在组织管理中,人们懂得“用两只眼睛看世界”,一只眼睛盯着原有的基础和常规的工作改进,一只眼睛盯着新思想、新理念的孕育形成。为此,对新产品新思想的科研,已经成为组织的命运。当年美国著名的王安电脑公司就是一例。这个公司数十年来一直在电子计算机领域居领先地位,却因为不能适应计算机个人化的新理念的挑战,经营状况日下,终至破产。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更聪明地工作比更用力地工作显得更重要。这种聪明是人们不断吸收新思想,适应变革,应付模棱两可的情况,感知事物的来龙去脉,解决非传统方式的问题,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更深刻更高层次的认识和把握,这就是一种理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见识或见地。